
三個多月的《塑料袋管制》實施后,我們逐漸開始習慣沒有塑料袋的日子。 去超市發現塑料袋上有“環保塑料袋”,扔垃圾時也盡量不用塑料袋……與此同時,大量塑料生產企業在以前供不應求的情況下,無法下單,甚至倒閉。
為了繼續生存,曾經舍不得一代的塑料生產企業中,也有決心研究新技術,為了能在市場上“突破”而變革制造可分解性塑料袋的企業。 在現有技術尚不完全成熟,價格成本難以降低的情況下,可降解塑料袋還有多少生存空間呢? 隨著可降解技術的成熟并為市場所接受,曾經因千年不腐而使用受限的塑料袋會迎來新的生命,還是嚴格的“限塑令”會發生新的變化?
很難找到可降解塑料袋
日前,記者走訪了幾家好德便利店、捷克超市、世紀聯華及易初 蓮花等不同規模的超市、大賣場。 在訪問的6家超市和大賣場中,記者沒有發現可降解塑料袋的銷售。 有工作人員表示,現在銷售給客戶的塑料袋是部分可降解的,而不是傳統意義上完全不能降解的塑料袋。 但是,這些塑料袋的可分解部分并不一定達到國家標準,因此也沒有顯示出來。
綠色包裝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周維文告訴記者,關于什么是可降解產品,曾經在1999年和2006年分別提出了國家標準,但所有的降解產品中,對于可以稱為“降解塑料”的必須滿足現行的這兩個標準
并不是沒有符合周維文標準的可降解塑料袋,從一些企業的角度來看,之所以多年沒有大力推廣可降解塑料,可能是因為新興產品有占領原材料市場的危險。 為什么市場上自稱可降解塑料袋的不多呢? 一是可降解塑料價格太高,由于加工難和技術難存在問題,成本高。 二是市場確實沒有積極推進。
塑料制品企業轉型
以前只生產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到了“限塑令”之后,很多塑料制品企業都想制造可降解的產品作為替代品,讓企業生存下去。 珠三角地區從事塑料制造的陳老師表示,《塑料限塑令》實施后,對塑料制品行業的沖擊力非常大,很多制作塑料袋的企業倒閉,河南是國內最大的塑料袋陳老師說:“‘環保塑料袋’應該是指完全可生物降解的塑料袋,但目前市面上大多數可降解塑料袋并不全部在土壤中‘消化’,而是部分降解。 它在生產過程中加入淀粉等成分后,會部分分解。 ”陳老師認為,部分可降解的塑料袋破壞了化學成分和穩定性,也降低了回收利用的價值。
成本太高,難以推廣
周維文實際上,據說現在分解性塑料有熱氧化分解型、由各種材料構成的生物分解型、光分解型等4~5種。 生物降解型基本上都能降解。
針對目前完全可生物降解塑料袋尚未在社會上普及的原因,業內人士陳的老師分析價格是主要問題。 由于生產技術尚不十分成熟,普通塑料袋的生產成本僅為幾美分,可降解塑料袋將翻兩番至三倍,為普通民眾所不能接受。 “缺乏相關政策也是可完全降解的塑料袋不能在市場上廣泛普及的重要原因之一。 ”
周維文部分降解和所有可降解塑料袋被認為難以鑒別,可降解時間可控性也不強。 例如,紙是可降解的,放在潮濕的環境中,可能很快就會變軟,而放在密閉的干燥環境中,可能會放幾百年,但這張紙是博物館的典型畫卷。 這令人擔心可降解材料的前景。